散文|要将村落写成诗

郑德祺 刘广波
2024-04-17
来源:淮安文化旅游网

作者:郑德祺 刘广波

柔风轻吻大地,万物自由成长。

花的夺目、绿的丰盈、风的温润、人的勤劳,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个春光盎然的季节里,我带着几份景仰,踏着晶莹剔透的露珠,沿着淮安市洪泽区古堰河大道一路向南,去寻找位于蒋坝镇且早已闻名遐迩的云沧海民宿。

沧海之梦:微雨从东来

为何唤作云沧海?一路上我在不停地解读。原来既是因为创始人的笔名是云沧海,同时,因为民宿离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咫尺之遥,烟波浩渺如在云中、洪波涌起恰临沧海。

当初见民宿创始人张小燕时才发现她是位秀外慧中多才多艺的女子,不仅痴迷写作,也热爱摄影、书法、绘画,并取得了非凡成就,民宿外面满墙的绘画作品栩栩如生可见一斑。

性情爽气的张小燕如数家珍地告诉我,在此前的经商经历中,她干过商贸、医药、传媒,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将兴趣与谋生完美融合。

直到她回到故乡洪泽,在蒋坝古镇的几间老屋前,动兴开机,开启了营造民宿的事业,也开始了扎根乡土、服务乡村、留住乡愁的人生新途。

“明代陈洪绶绘《隐居十六观》图册,展现了高士隐逸于山林田园之间安享闲适的十六个完美画面。让呆坐在洪泽湖边的我,不由得心向往之。”

张小燕将人文情怀列为回归洪泽、经营老屋的第一理由。

从庄子到陶渊明、从王维到谢灵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佳作名篇,张小燕信手拈来。

这些塑造着中国人对山川河湖敬重与亲昵的作品,无数次驱动着她找寻一方天地,以生活的名义创业。美好景色等待新征程上的“逍遥游”。

洪泽湖、淮河水,浩浩荡荡;归帆、斜阳、稻田、鸥鹭,低回婉转。蒋坝景色如斯,激活着人文魅力;洪泽文化漫溢,更增添情景韵味。

在追求人文之美中,停下来、沉进去、留住美、创造美,对于张小燕而言,营造民宿的理由水到渠成。

“多年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些工艺精湛、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古宅也被简单地拆除翻新,别有一番别致与雅兴。”

留住乡愁是张小燕阐释营造民宿初衷的第二个理由。

在张小燕眼里,中国古镇的老房子是技艺的符号、美学的符号,老屋鳞次栉比、迢递相连,堆塑着古镇的肌理,青砖、黑瓦就地取材、合乎地利;屋顶、中庭顺应晴雨、合乎天时。

隔街相对的店铺、围坐纳凉的石阶,珍藏着人们对人和事的追求。老屋不仅仅是居住在其中的住户的记忆凭证,也因其融入街巷、村镇的整体风貌,牵萦着每一个到过、见过这份景色的人。

营造民宿,能够较好保护老屋的原有形态,强化结构安全、提优居住体验、延长使用寿命、留存文化记忆。

张小燕说:“也许这是一条防止老屋无人打理最终‘一塌糊涂’的可行路径。”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很多老旧的房子得到了妥善照料,拂去了岁月的尘灰,展现出了生机与灵动。”

张小燕和盘托出了她放弃原有的生意转战民宿营建的第三条理由。

在云沧海民宿建设的过程中,日渐完善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融合发力,让张小燕的获得感、成就感满满。

民宿的建设工地和开放空间,成为村民交流的场所,有了超脱盈利的社会意义。花墙、梯田、凉亭、夹道,民宿建成后,让周边居民散步消食、打牌喝茶有了新去处,这其中营造的公共体验感更满、社会幸福感更足。

是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带着资金、技术、信息、市场走进乡村,开民宿、办酒吧、建书店、卖特产,他们的理由不一,但都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乡村振兴战略也通过他们的努力,化作了灿若繁星的生动实践,留存住绿水青山间的恬淡乡愁,激扬起澎湃春潮里的无限活力。

沧海之珠:开轩面场圃

时间记录着一切。自2017年夏天着手打造静荷小院开始,云沧海民宿陆续在蒋坝打造出一片由7座特色鲜明又气韵连贯的小院组成的现代化民宿群落。

之前,这些杂草丛生、维护不善,房屋基本处于年久失修状态的小院一片凄凉。在装修师傅巧手点缀下,现代家具、智能家电实现居住体验跃升;围绕特定主题专门进行的装潢、绿化,赋予小院文化标识,打造出随季节变换而景色不同的园艺小品……

如果说安全、便捷是民宿建设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围绕周边环境营造特色景观则是民宿的加分试题。

云沧海民宿遵循着合乎天然、适度介入、突出亮点,大量采用手工制品,给每间房子都赋予了灵魂和诗意,可以说在加分试题上写出高分答案。

合乎天然。

“静荷,一株安静的荷花,开放在古街一隅,遥听大湖烟水,静看夕照云飞。”静荷小院是云沧海民宿打造的第一座小院,它压湖水之题,以荷花作为主视觉元素,尽力展现出蒋坝这一水畔古镇芙蕖摇曳、清风徐来的意象。

除了荷花盆景,静荷小院杯子上有荷花、抱枕上有荷花,屋里挂着四时荷塘的水墨画,门外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涂鸦……大面积荷花图案,以幽静的气质,引导住客在休闲体验中,感受蒋坝水乡文化的熏陶。

类似的,竹里小馆画竹子,闲云小院描蔷薇,民宿小院的设计都取材洪泽本地常见且带有象征意味的花草,强化了感官愉悦,造浓了人文氛围。

适度介入。

“这个石头小棚子原本是简易厨房,后来被改成了一间客房。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桂花、一棵腊梅,分别加砌了青砖花坛。”

云沧海民宿的7间小院,除明月小楼外,都具有苏北民居的典型形态——三间大瓦房。

改造过程中,民宿保留了这一基本格局,房前屋后的苗木草植能够修整的也都得到了维护;一些原来主人为丰富功能加盖的建筑,做了适当取舍。

整个改造过程拒绝推倒重来,用绣花功夫,一点一滴地提升小院的质感。同样,适度介入的理念也贯穿于破解大瓦房缺点的试验过程,如禅心居,民宿设计师通过增设屋门口的木框玻璃玄关,较好解决了大瓦房采光、保暖、通风、防虫的问题,还具备冬日花房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突出亮点‘炊烟小圃’得名于大门口的老柴火灶。设计师对大灶寄予深厚情感,专门造了个水晶屋,要把这份舌尖上的乡愁保护起来。”

淮安是世界美食之都。坐标洪泽的淮安风味,“三小一大”(小龙虾、小螺蛳、小鱼锅贴、大闸蟹)最为出名,又都离不开大灶。

对很多人而言,农家大灶是美味的代名词,更是乡土和童年的集成。云沧海民宿将炊烟小圃门口的土灶作为“探步一景”保留下来加以修缮,使其成为小院的独特标志,增加了小院的体验项目,丰富了小院的设计语言,真是画龙点睛。

而在另一个小院明月小楼,楼房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态,推动设计师选择花窗、曲栏以延续中式格调,二楼一排铁栏杆以刻画“复古”风情,这座云沧海民宿中唯一的楼房,有了独具一格的中西合璧之美。

沧海之水:陶然共忘机

注重定制化服务的民宿,人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里的人既包括民宿的经营者,也包括来到民宿消费的客人,甚至还包括游玩区域内随机遇到的匆匆路人。这是张小燕在长期经营中从实践到感悟。

云沧海民宿成功的秘诀之一,可以说在于人的默契。专业人才提档服务品质、本地居民操刀独特功能、多元顾客给予正向反馈,和谐合作,心手相连助力云沧海生生不息。

在云沧海,“特色小镇规划专家、澳籍华人杰克建议民宿保留建筑的质朴感觉,添加中西合璧的精致时尚元素。”

在杰克的邀请下,两位国际知名设计师为民宿勾勒了最初的蓝图。设计师们的建议如黑夜中的闪电一般为后续建设带来一个个灵感。

项目持续推进过程中,杰克邀请了一批又一批设计师来到云沧海为民宿的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专业知识的注入、不断深化的改造,实现了民宿服务体验的持续升级。

在云沧海,“一口柴火灶、两名夫妻档大厨,三口大铁锅,四季地道乡土菜”构成了民宿的小厨房。本地土菜是云沧海民宿经营的重要一环,这项工作交给了一对本地夫妻负责。

运用规划设计时预留的菜园和古镇因时而食的丰富物产,打造出民宿食材新鲜、烧法地道、菜肴特色的舌尖“竞争力”。

本地居民常驻民宿经营餐饮,展示出云沧海民宿一以贯之的对返璞归真的追求。而本地优质餐饮的供给,精准把脉了顾客需求,有助于形成一种全方位体验的特色服务模式。

在云沧海,“管家小琳希望,国外留学的经历和外企管理的经验,能给云沧海植入更多时尚青春元素。”

小琳曾经是云沧海民宿的一位住客,2021年她辞去外企工作回到云沧海成为了一名民宿管家。伴随她的到来,民宿的短视频账号和网站有了更多创意作品,服务套餐也顺应市场变动得到及时优化,小琳期待着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服务、管理、营销体系,让云沧海民宿的美好更易被借鉴。

象小琳一样,给予民宿正向反馈的客人还有很多。比如,民宿住客、徽州三雕非遗传人查嵘,他的两副木雕作品就被镶嵌在供打卡休憩的凉亭上,成为凉亭“画龙点睛”的一笔。

品读云沧海民宿的故事不禁让人能从中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专业力量的参与、需要本地活力的激发、需要青春未来的创造,这些多样化的色彩,在乡土的卷轴上,各展其才、各尽其力,能够共同绘制出引人入胜的“百景图”。

明晰沧海之梦、打磨沧海之珠、汇聚沧海之水,云沧海的民宿营造故事,及其背后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不是云雾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直入青云的康庄大道。

回望云沧海,一个质朴的道理愈加清晰,守正走入乡土的初心、心怀走向沧海的愿景,规划现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村落终将在奋斗者手中幻化为诗句。

作者简介

刘广波,江苏江苏省大丰区人,1990年参军,26年军旅生涯历练,曾任安徽省五河县委常委、人武部长。2015年转业任淮安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闲暇之余走笔文学,用细腻入微的文字建构了一个有情的世界,诠释了对真善美的深刻理解,多次获奖,其中,报告文学《在那棉花盛开的地方》入围中国新闻奖。

编辑:杨信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